主頁 > 百科知識 > 古今中外 關于欲速則不達的故事有哪些

古今中外 關于欲速則不達的故事有哪些

時間:2024-12-02 01:35:11 瀏覽量:

1、揠苗助長

時候有個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的快點,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一天,他終于想到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里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兒子說:“可把我累壞了,力氣沒白費,禾苗都長了一大截?!?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發(fā)現(xiàn)禾苗都枯死了。

2、子夏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xiàn)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 "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十分熱情地對子夏說: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雜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囑咐說: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鐵杵磨針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yè),就放棄學習離開了。

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yè)。那老婦人自稱姓武?,F(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4、齊景公與晏嬰

春秋末期,齊國國王齊景公非常器重和依賴相國晏嬰,一次,齊景公到渤海灣去游玩,正玩到興頭上,忽見一名侍者騎馬飛奔而來報告說:“大王,大事不好了,相國晏嬰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峙履s不上看他最后一眼了”。

齊景公聽到這個消息,大失所措,下令馬上回京,他挑選了最好的馭手駕車,挑選了最好的馬匹拉車,急急忙忙的出發(fā)了。

在車上,齊景公不住地催促馭手:“快點,再快點!不然相國就會危險的!”雖然馬車跑得已經(jīng)夠快的了,齊景公仍然覺得太慢,于是就把馭手推到一邊,索性自己拿起鞭子趕起車來了。

這樣跑了一陣子,齊景公還覺得不夠快,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心急如焚的齊國國君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干脆跳下馬車,徒步奔跑了起來,跑了一會兒,齊景公累得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

齊景公當然沒有四條腿的馬跑得快了,他一心求快,結果反而更慢了。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