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裝修知識 > 踏青簡介

踏青簡介

時間:2024-08-10 02:31:18 瀏覽量:

  踏青,又叫探春、踏春,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覽。

  踏青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曾有記載:“上巳(農歷三月初三),賜宴曲江,都人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杜甫在詩中也曾記載了皇家浩浩蕩蕩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北京民俗歷來有踏青的講究,每當青草依依、清水漣漣之時,人們便脫下長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鄉(xiāng)野山間賞景散心,一冬的沉悶一下子便煙消冰釋。

  踏青在濟南也是歷史悠久,老濟南人都能說出踏青的來歷。明朝王象春在《齊音》中就有《踏青》詩:“三月踏青下院來,春衫闊袖應時載。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黃昏未得回。“詩中有按語說:“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山南花開最勝,猶是太平光景。”

  據《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游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jié)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余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

  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癡人。”白居易的《春游》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TAG: 踏青
上一篇:黃嘴山鴉產地
下一篇:歐普品牌介紹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內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聯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