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裝修知識 > 大黃魚的做法_大黃魚的營養(yǎng)價值_大黃魚的養(yǎng)殖技術

大黃魚的做法_大黃魚的營養(yǎng)價值_大黃魚的養(yǎng)殖技術

時間:2024-08-06 09:35:36 瀏覽量:

1 大黃魚的做法

雪菜大湯黃魚

  主要材料:大黃魚;

  調味料:寧波雪里蕻、筍片;

  選用寧波雪里蕻腌制的咸菜切成末,冬筍切成薄片。然后,將大黃魚用油煎至兩面稍黃,烹入黃酒,加蓋燜片刻后,加水、加姜、放入雪菜,筍片以及食鹽、味精,用猛火燒沸后,再用小火燒數(shù)分鐘,待湯汁呈乳白色時,撒入蔥末即可。

海水蒸大黃魚

  原料:新鮮大黃魚1條(約400克),玉米面餅子2個約100克,青紅椒絲、蔥絲各5克;

  調料:李錦記蒸魚豉油50克,生豆油20克,豬油20克,蔥油20克;

  腌魚料:海水1000克,蔥段50克,姜片20克,香葉5克,八角5克,花椒5克,花雕酒50克,香菜根10克;

  制作:

  1:先將黃花魚去鱗、除鰓,在喉部切個小口,用菜刀尖將內(nèi)臟挑出,背部開刀,腹部相連,用腌魚料腌制12小時;

  2:把腌好的黃花魚,用大號風機吹晾20小時風干;

  3:將晾好的黃花魚皮向上放入盤內(nèi),淋上生豆油、豬油,入蒸柜蒸10分鐘取出,蓋上青、紅椒絲和蔥絲,淋上燒沸的蔥油,澆上燒至八成熱的蒸魚豉油,跟玉米面餅子上桌即可。

紅燒大黃魚

  主料:大黃魚1條(約750克);

  調料:醬油15克,紹酒8克,鹽、糖各5克,番茄沙司5克,胡椒粉5克,味精、香油各8克,濕淀粉10克,蔥段、姜片、洋蔥、青紅椒片各5克,色拉油100克;

  制作:

  1:將大黃魚宰殺,從腹部去除內(nèi)臟,然后去鱗去鰓,洗凈魚體后在魚身上斜刀45度剞上深2厘米的一字花刀,加入紹酒4克、鹽2克腌漬20分鐘;    2:將色拉油30克放入油鍋內(nèi),燒至五成熱,放入蔥段2克、姜片2克、洋蔥2克煸炒出香,然后放入大黃魚小火煎2分鐘,再烹入紹酒4克、鹽3克、番茄沙司、味精、糖、醬油、胡椒粉調味后加入清水350克小火燜6分鐘,大火收汁后用濕淀粉勾芡,淋香油裝盤;

  3:將剩余的蔥、姜、洋蔥、青紅椒片放入燒至五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滑1分鐘取出后蓋在大黃魚上即可。

椒鹽魚條

  主料:大黃魚1000克;

  輔料:雞蛋100克,小麥面粉100克;

  調料:鹽5克,椒鹽15克,料酒15克,小蔥10克,姜15克,味精3克,花生油75克,豬油(煉制)10克;

  做法:

  1:黃魚宰殺,治凈,片取凈肉2 片,切成4.5×l 厘米的條放入碗里,下精鹽、料酒、蔥姜末腌漬30分鐘;

  2:雞蛋、面粉攪成蛋面糊,再加熟豬油攪勻;

  3:鍋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燒六成熱時,將腌漬過的魚條逐個掛蛋面糊后下鍋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再用冷油淋一下,裝盤;

  4:跟上一小碟椒鹽即成。

2 大黃魚的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分析:

  1.: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2.: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chǎn)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并對各種癌癥有防治功效。

食療作用:

  黃魚味甘咸、性平,入肝、腎二經(jīng);

  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chǎn)后體虛有良好療效。

食物相克:

  黃魚不能與中藥荊芥同食;吃魚前后忌喝茶;不宜與蕎麥同食。

相關人群:

  1.貧血、失眠、頭暈、食欲不振及婦女產(chǎn)后體虛者尤為適宜;

  2.黃魚是發(fā)物,哮喘病人和過敏體質的人應慎食。

3 大黃魚簡介

  大黃魚,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tǒng)“四大海產(chǎn)”(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之一。我國近海主要經(jīng)濟魚類。

  體側扁,尾柄長約為高的3倍余。頭較大,具發(fā)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側線鱗56~58,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鱗8~9枚。背鰭具9~11鰭棘,27~38(一般為31~33)鰭條。臀鰭具2鰭棘,7~10鰭條,第2鰭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徑。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具側肢31~33對,每一側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長。頭顱內(nèi)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有時25個。

  大黃魚為暖溫性近海集群洄游魚類,主要棲息于80米以內(nèi)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層。產(chǎn)卵魚群怕強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較小的混濁水域。黎明、黃昏或大潮時多上浮,白晝或小潮時下沉。成魚主要攝食各種小型魚類及甲殼動物(蝦、蟹、蝦蛄類)。生殖盛期攝食強度顯著降低;生殖結束后攝食強度增加。幼魚主食橈足類、糠蝦、燐蝦等浮游動物。

  大黃魚分布于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朝鮮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fā)現(xiàn)。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3個種群:①東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黃海南部至東海中部,包括呂泗洋、岱衢洋、貓頭洋、洞頭洋至福建崳山島附近。②閩、粵東群。主要分布在東海南部、臺灣海峽和南海北部(崳山島以南至珠江口)。這一種群又分為北部和南部兩大群體。③粵西群。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瓊州海峽的南海區(qū)。

4 大黃魚的養(yǎng)殖技術

  大黃魚的成魚養(yǎng)殖,目前有網(wǎng)箱、圍網(wǎng)與土池等多種養(yǎng)殖模式,均取得明顯效果與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這里介紹大黃魚的網(wǎng)箱成魚養(yǎng)殖。

  大黃魚養(yǎng)成階段的網(wǎng)箱設置與魚種培育階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網(wǎng)箱的規(guī)格與網(wǎng)目大小隨著魚種的長大而改變。養(yǎng)成網(wǎng)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間,網(wǎng)眼大小在20毫米~60毫米間。為避免魚體擦傷,網(wǎng)衣材料選擇質地較軟的結節(jié)網(wǎng)片為好。

魚種放養(yǎng)

  1:魚種的選擇

  放養(yǎng)的魚種應選擇體型勻稱、體質健壯、體表鱗片完整、無病無傷的。同一網(wǎng)箱中放養(yǎng)的魚種規(guī)格,要求整齊一致。計劃當年達到400克以上規(guī)格的網(wǎng)箱,放養(yǎng)的魚種規(guī)格要在100克左右。

  2:魚種的運輸

  魚種的運輸方法有活水船、活水車、魚簍、水箱、塑料袋充氧等多種方法。而作為生產(chǎn)性的批量長途運輸,以活水船運輸為佳。運輸魚種一般在水溫降到18℃~16℃時的秋末,或水溫上升至13℃以上時的春季進行為好。發(fā)病期間或飽食后的魚種不得啟運?;钏\輸要選擇暖和且風小的天氣進行。運輸時間超過24小時以上的活水船運輸參考密度為500尾/立方米(規(guī)格75克),即40千克/立方米左右。以其他水體運輸?shù)拿芏?,要比活水船運輸密度小得多。

  3:魚種的放養(yǎng)

  流急海區(qū)的網(wǎng)箱,魚種放養(yǎng)應選擇在小潮水期間。魚種運達網(wǎng)箱區(qū)后,可結合撈魚裝桶與倒進網(wǎng)箱的時間間隙,用高濃度的抗菌素和加入適量福爾馬林的淡水溶液對魚種進行浸泡消毒。使用封閉式水體運送魚種的,在入箱時,要避免水溫等條件的突變??梢圆捎迷谶\送水體中加入網(wǎng)箱區(qū)海水的辦法進行短暫的過渡處理。魚種的放養(yǎng)密度根據(jù)網(wǎng)箱內(nèi)水流暢通情況及魚種的規(guī)格來決定。參考密度為75克大小的為25尾/立方米左右,收獲前的密度為12尾/立方米~14尾/立方米,即6千克/立方米~7千克/立方米。

飼料投喂

  1:飼料的種類與加工

  大黃魚養(yǎng)成階段的飼料一般以冰凍鮐魚參魚為主,輔以粉狀配合飼料,經(jīng)加工后投喂。加工方法:一是用刀或切肉機將鮐魚參魚切成適口的魚肉塊。該方法加工方便,在水中不易潰散,缺點是不便于添加添加劑,營養(yǎng)較單一;二是把冰凍魚絞成肉糜,并拌成粘性強的團狀飼料,用手擠壓成大小不同的塊狀物,投入網(wǎng)箱中。該方法可以混入部分粉狀配合飼料,或其他魚、貝肉等飼料,也便于添加維生素等,營養(yǎng)全面。大黃魚為肉食性魚類,對蛋白質需求較高。據(jù)初步試驗,養(yǎng)成階段的人工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以在45%左右為宜,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應控制在5%左右。

  冰凍鮐魚參在解凍過程中很容易氧化,顏色變深、肉質松軟,質量明顯下降。為此,在加工前,宜以機械辦法,把凍魚敲散,然后用海水稍加浸泡,讓飼料魚表面解凍即可,瀝干水即可進行加工。用這種辦法加工的魚糜顏色較淺、鮮度較好。鮐魚參魚不宜用長時間浸泡或陽光熱量來解凍。

  高溫期,全部用粉狀配合飼料或浮水性膨化飼料喂魚效果也不錯,粉狀配合飼料與浮水性膨化飼料交替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浮水性膨化飼料時,應先把飼料在1∶1.5的淡水中浸泡20分鐘~30分鐘,使飼料完全吸水后投喂。

  2:投喂技術

  大黃魚養(yǎng)成期間一般每天早上與傍晚各投喂1次;越冬期間(水溫10℃~15℃)一般每天投喂1次;陰雨天氣時,可隔天1次。

  當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據(jù)前一天的攝食情況,以及當天的天氣、水色、潮流變化、養(yǎng)殖魚有無移箱等情況來決定。濕性飼料日投餌率在高溫季節(jié)(水溫29℃以上)約為存塘魚重的5%,高的達6%~8%,越冬期間在1%以內(nèi)。

  大黃魚養(yǎng)成階段,經(jīng)加工的冰鮮飼料的飼料系數(shù)略高于5。

  在投喂前及投喂中,要盡量避免人員的來回走動,否則將影響大黃魚的攝食。

管理操作

  大黃魚網(wǎng)箱養(yǎng)成階段的管理操作,基本上同魚種培育階段。但應強調,養(yǎng)成階段生長最快的是在高溫期間,這時也是網(wǎng)箱上最容易附生植物附著物的季節(jié)。要經(jīng)常換洗網(wǎng)箱,一般每隔30天左右換洗1次。結合換洗網(wǎng)箱,對網(wǎng)箱中的養(yǎng)殖魚進行挑出大與小規(guī)格的、留下中等規(guī)格的選別工作,并進行抗菌素、淡水溶液等浸泡消毒。

  為保持大黃魚商品魚的金黃天然體色,在養(yǎng)成后期,網(wǎng)箱上最好加蓋遮陰布幕。在水流不暢、水質肥沃的連片網(wǎng)箱養(yǎng)殖區(qū),要堅持每天早、中、晚三次檢查魚的動態(tài),尤其是悶熱天氣,特別注意凌晨的巡視工作,防止缺氧死魚。

病害的防治

  一、病害癥狀

  部分魚體表有白點,并擴展成白斑塊,有的魚體整個尾鰭潰爛,眼睛變白,似白內(nèi)障癥狀,嚴重者,眼球紅腫充血突出或脫落,體表肌肉潰瘍,頭部磨損呈蜂窩狀裸露,充血發(fā)炎,病魚焦躁不安,不斷狂游,或磨擦網(wǎng)衣使鱗片脫落,造成繼發(fā)性感染,食欲減退,有的呆滯于水面,體力衰弱,游動遲緩,陸續(xù)死亡。

  二、病原診斷及特征

  刮取病魚白斑部位的鱗片、鱗條及粘液,用解剖鏡(5×10)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不斷蠕動的蟲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前端兩側各具一吸盤,后端有一固著器,有3對中央大鉤、8對邊緣小鉤,口在前吸盤之后,不斷吞食,下接咽及2條樹枝狀腸,在口的前方兩側有2對眼點,外觀蟲體為半透明狀,其形態(tài)特征酷似本尼登蟲,同時,還將病魚放在桶中用淡水進行浸浴觀察,浸浴2分鐘~3分鐘,發(fā)現(xiàn)有大量蟲體從病魚體表脫落,變白,故確診為本尼登蟲所致。

  本尼登蟲,屬于多鉤亞綱,分室目,分室科。蟲體呈橢圓形,背腹扁平,長度一般為5.4毫米~6.6毫米,最長者可達11.6毫米,寬度一般為3.1毫米~3.9毫米。身體前部稍突出,前端兩側各有1個前吸盤。身體后端有1個卵圓形的后吸盤,后吸盤比前吸盤大得多,其邊緣及其內(nèi)面的緣膜邊緣有8對小缺口,有邊緣小鉤7對,中央有2對錨鉤和1對附屬片??谠谇拔P的后緣,口下為咽喉。從咽向后有2對黑色眼點。生殖系統(tǒng)有2個精巢,一般位于身體中央,在咽下有前列腺儲囊和交配器;卵巢1個,卵黃腺布滿體內(nèi),卵黃之前有卵黃儲囊。

  三、防治措施

  1.用淡水加入20ppm痢特靈浸浴病魚5分鐘~10分鐘,并在浸浴過程中充氣,觀察魚的承受情況,若發(fā)現(xiàn)魚有翻倒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撈出放入網(wǎng)箱進行恢復。此法可有效殺死本尼登蟲,但難以殺死蟲卵,為了鞏固療效,用藥后隔5天~7天,還需再進行一次藥浴,避免大水體中的本尼登蟲再度寄生。此法用來防治大黃魚本尼登蟲病,安全可靠,但操作麻煩,魚體易損傷。

  2.用編織布加工成網(wǎng)箱套,治療魚病時將其套在養(yǎng)魚網(wǎng)箱外,進行消毒、治療,加入300ppm~400ppm福爾馬林+20ppm痢特靈,浸浴病魚20分鐘~30分鐘。或等平潮時,不用編織袋,只需提起網(wǎng)箱,水深0.5米~1米,用上述劑量兩種藥物配合潑灑,保持藥浴濃度20分鐘~30分鐘,在浸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魚體有無異?,F(xiàn)象。此法優(yōu)點是可不必搬動魚體,應激反應小。

  3.用“長效菌毒清粉劑”(三氯異氰尿酸)加海水充分稀釋溶解后均勻潑灑。用藥時間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魚群上浮時使用,最好能選擇在平潮時間施藥,因平潮時水流緩慢,藥效保持時間長,流失慢。每口網(wǎng)箱(2.6米×3.6米)用藥1.0克~1.5克,早晚各潑灑一次,病輕者一天可只潑灑1次,連續(xù)用藥5天~7天,用藥時可不必提起網(wǎng)箱。此法最為簡便,治療效果較好,但此藥為強氯劑,劑量要掌握妥當,潑灑時要注意均勻。

  四、預防措施

  1:適時換網(wǎng)高溫期一般5天~10天換網(wǎng)一次,及時消除粘附在網(wǎng)衣上的本尼登蟲卵,從而降低水中幼蟲密度。

  2:藥物掛袋在本尼登蟲魚病流行季節(jié)(6月~10月)之前,可用藥物在網(wǎng)箱四角形成一個消毒區(qū),每口網(wǎng)箱掛“長效菌毒清”片劑(三氯異氰尿酸)5片~6片,掛袋深度50厘米~60厘米,可清除水體中的本尼登蟲及其它致病菌、病原體,從而達到凈化水體的作用,達到預防目的。

5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qū)別

  大黃魚和小黃魚是兩個不同的品種.一般情況下,大黃魚的體形較小黃魚大,但這并非固定特征,不能作為判斷大小“二黃”的主要依據(jù)??蓪煞N魚形作一下比較,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其一,大黃魚的尾柄長度(即臀鰭基部終點至尾鰭基底之間的垂直距離)為其高度的3倍以上,而小黃魚的尾柄長僅為其高的2倍有余,不要小視這個“一倍”之差,因為有了這樣的差別,大黃魚尾部就顯得較細而長,據(jù)此就能區(qū)別于小黃魚。

   其二,大黃魚在側線之上的魚鱗有8-9行,而小黃魚只有5-6行,相形之下,大黃魚的魚鱗顯得較小,小黃魚反而較大,當然這也僅僅是兩者比較而言。

TAG: 大黃花魚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