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裝修知識 > 頭牙的習俗_頭牙的文化內(nèi)涵

頭牙的習俗_頭牙的文化內(nèi)涵

時間:2024-08-02 09:41:26 瀏覽量:

1 頭牙的文化內(nèi)涵

  如果要說清楚頭牙的意義,那么我們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做牙”。

  “做牙”是盛行于閩臺一帶的一個特殊節(jié)日。這一天最重要的是要祭拜土地公(就是福德正神),讓土地公“打牙祭”。不管是“頭牙”“尾牙”或是“普通牙”,在福建莆田,如果那天家中有請手藝師傅上門做工,那晚上一定要做大餐宴請人家(如今主人上班忙沒時間就用紅包代替)。當然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算是做“頭牙”與“尾牙”了(不但要祭拜土地公還要做好大餐全家聚攏一起)。莆田民間就有;“二月二,龍?zhí)ь^,打牙祭,大聚餐”之說!

  據(jù)傳說,土地公是本宅的環(huán)境吉兇的守護與操縱者,能為他們招來顧客廣進財源的法力,所以就是工廠或店家的守護神。必須長期定時去供奉和祭拜。就是那些無神論者,一般也會照樣做做形式。多數(shù)辦工廠做生意的人,寧可信其有也不愿信其無(畢竟只是花點點小錢而已,祭供之后的東西又可以讓自己或店員、徒工飽餐一頓,沒什么損失與不值得)!

  “做牙”,盛行于閩中,表面上看似帶有著一點點迷信色彩,但是不要以為那就是迷信。因其是一個土生土長悠久的華夏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是幾千年積淀來的文化遺產(chǎn),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更閃耀,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2 頭牙的習俗

  在南方地區(qū),頭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而各地慶祝頭牙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

閩南地區(qū)與臺灣地區(qū)

  每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會祭拜土地公,稱做 「做牙」、「打牙祭」。指每月農(nóng)歷的初二、十六日,民間各商號、店家吃飯時都有加菜的習俗。在初二和十六日的伙食,一定吃得要比平時哪一天都好。這個習俗明代開始流行于長江流域、沿海各城鎮(zhèn)。當時各個商業(yè)店鋪、手工作坊每逢這兩日要優(yōu)待店員、徒工給與肉食。此肉肴即為“牙祭肉”。此俗現(xiàn)多在港澳及東南沿海等地方流行。 而一年當中第一次「做牙」,也就是農(nóng)歷二月初二,就是頭牙,民間是工廠開工的日子。

福建地區(qū)

  福建人流傳著在每一個農(nóng)歷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習俗。這一天的供奉對象,是地主或其他屬陰類的神明;過后,人們也能吃獻祭過的供品,一飽口福。

  這一天,也是神壇“犒軍”的日子。“犒軍”的對象,如果屬天兵天將的性質(zhì),可以選擇在初一和十五;萬一主神手下的兵馬都是陰兵陰將,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屬陰數(shù)(雙數(shù))的初二和十六日。

  “做牙”的意思與吃喝有關系。廣東人說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為樂,不過福建人“做牙”的對象首先是靈界,其次才輪到人類享用。人們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經(jīng)用來供奉靈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視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日做“頭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二月二日是“社日”土地神之紀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認為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稱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別隆重,這一日過后,也宣告時間就快走向另一個年份了。

莆仙“頭牙”習俗

  莆仙人有做頭牙、尾牙的風俗習慣。農(nóng)歷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也稱“頭牙”。

  “做牙”之說相當于地方方言里的“打牙祭”(吃頓豐盛的飯)。在莆仙,整個正月雖有“豐盛的菜肴”,但卻算不得“做牙”,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在這一天,按傳統(tǒng)慣例,各行業(yè)主辦果、酒、香燭、“貢銀”以祭神福余,后請雇傭伙友工匠們聚餐。

3 頭牙簡介

  閩南風俗,每逢農(nóng)歷初二和十六稱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個祭拜日,稱為“頭牙”;每年的臘月十六,是最后一個祭拜日,稱之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結束,而頭牙就表示一年的開始。頭牙過完,春節(jié)正式結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開始了。人們在這一天祈求上天在這一年都風調(diào)雨順,祈望有個好收成。

  為什么會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習俗呢?這得追溯到遠古農(nóng)耕時代。在閩地,春天實際上開始于農(nóng)歷仲春二月,在這個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復蘇,播種和插秧等農(nóng)事活動即將開始。舊時農(nóng)民認為農(nóng)田林果收成與土地神有很大關系,因此,以祈豐年、祭社神為主題的春社節(jié)也就被安排在這個月。由于中國古代又有以重日為節(jié)的習尚,所以,二月二實際上很早就被作為春社節(jié)。近世,漢族多以二月初二為土地神的誕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對象主要是社神,社神即土地公。社神不止一個,且分有等級。在古代傳說中,一國有一國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鄉(xiāng)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就其外延而言,社神是一個集體名詞,是各地大小土地公的總稱。在民間信仰中,各鄉(xiāng)村、各區(qū)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工商之家和鄉(xiāng)村為盛,甚至“田頭田尾”都有土地公,人們在“土地公生日”都要辦備祭品到田頭園頭祭祀,祈求豐收。

TAG: 頭牙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