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是怎么形成的(玉石的形成)
時間:2024-04-24 15:17:03
瀏覽量:
1,玉石是怎樣生成的
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具備了特定的條件由特殊的地殼運動所產生的。2,玉是怎么形成的
地上的煙土經過長久的運動,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壓縮再壓縮就有了及少的被壓縮成了玉 3,玉石是如何形成的
玉的形成按先后可劃分為如下幾個重要時期: 一、白云巖沉積階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約十幾億年),在塔里木古陸南緣,也就是今天昆侖山脈北緣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淺海地帶,那里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云巖為成玉的主要物質來源之一。 二、白云巖區(qū)玉變質階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塔里木運動造成全區(qū)強烈的褶皺斷裂活動,從而最終形成了塔里木大陸。在廣泛的區(qū)域變質作用中,白云巖變質為白云石大理巖。此后,該地區(qū)的陸塊隆起,成為我國最早露出海面的陸地之一,其上也沒有原層沉積物覆蓋。 三、白云巖交代蝕變階段 在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殼運動發(fā)生了,被稱為“華力西運動”。華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陸的南緣,古陸塊的陸緣地塊和活動帶中間地塊中有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巖漿活動,沿斷裂帶有中酸性侵入巖侵入白云石大理巖。在侵入體頂部殘留的白云石大理巖捕擄體或舌狀體與巖漿侵入體和熱液接觸交代后,形成透輝石化、鎂橄欖石化和透閃石化蝕變,成為成玉的物質條件之一。 四、成玉階段 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的淺成中酸性巖脈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巖蝕變帶時,再次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在適當?shù)牡刭|條件(300—350攝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壓應力)下,和闐玉最終形成。 以上四個階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陸緣海沉積/沉積白云巖(成玉物質來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運動,區(qū)域變質作用/白云巖變質為白云石大理巖(成玉物質結構改造) C、華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動,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巖蝕變帶(成玉物質基礎) D、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中酸性巖脈接觸交代作用/和闐玉形成4,玉石怎么形成的
玉的形成,一般經歷四個階段: 一、白云巖沉積階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約十幾億年,需要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云巖為成玉的主要物質來源之一。 二、白云巖區(qū)域變質階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在廣泛的區(qū)域變質作用中,白云巖變質為白云石大理巖。 三、白云巖交代蝕變階段 在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晚期,世界性的地殼運動中有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巖漿活動,沿斷裂帶有中酸性侵入巖侵入白云石大理巖。在侵入體頂部殘留的白云石大理巖捕擄體或舌狀體與巖漿侵入體和熱液接觸交代后,形成透輝石化、鎂橄欖石化和透閃石化蝕變,成為成玉的物質條件之一。 四、成玉階段 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的淺成中酸性巖脈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巖蝕變帶時,再次發(fā)生接觸交代作用,在適當?shù)牡刭|條件(300—350攝氏度,2.5千帕,一定的扭壓應力)下形成了玉。 形成需要的時間: 其實,玉是一種特別堅硬的礦石,從其化學成分來看,它是一種輝石礦。玉的形成距今已有1.3億多年,相當于侏羅紀的晚期。玉的形成和各種巖石的形成一樣,都是大自然變化的產物,美麗多姿的玉石因為產量稀少而成為寶石。自古以來,它一直籠罩著神秘的色彩。遠古的人類曾將玉琢制成武器和工具,后來開始崇拜玉器。 玉的等級: 玉的評價標準有很多,諸如潔凈度,透光度,出產年代等都是決定玉好壞的標準。至于如何鑒定,請你還是請專家吧,普通人是很容易看走眼的。 玉的價位: 好的上千,更好的甚至上萬。不是有一句行話說的好:黃金有價玉無價! 希望可以幫到LZ玉石經過精心雕琢就成了玉 玉石是一種礦 翡翠是一種以硬玉為主的纖維狀、致密塊狀的鈉鋁硅酸鹽礦物集合體,化學分子式為NaAl[Si2O6]。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造巖礦物之一輝石族中的一種少見品種,屬單斜晶系。晶體形態(tài)為短柱狀、纖維狀微晶集合體。翡翠的顏色千變萬化,多為綠、紅、紫、藍、黃、灰、黑、無色等。根據(jù)綠色的色調、亮度和飽和度,翡翠可分為祖母綠色、蘋果綠色、蔥心綠、菠菜綠、油綠、灰綠等六種。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雙折射率0.012-0.020,無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3.4g/cm3。韌性極強。 自古以來,翡翠一直是最受人們喜愛的珠寶之一。翡翠的綠色與紅色象征幸福與興旺。人們佩戴翡翠飾物,可以防身避禍,逢兇化吉,祛病延年。贈送和佩戴翡翠飾物,預示著對愛情的忠貞。優(yōu)質翡翠是當今世界價格昂貴的寶石品種,是高檔玉料。 玉分為幾種 這個問題有好多種答案 1.1、蘭田玉 產于陜西省蘭田縣。蘭田玉外觀為黃色、淺綠色,不透明,硬度為摩氏4度。屬蛇紋石化的透輝石類。蘭田玉開采歷史悠久,見于漢書,張衡及班固等文賦記載。現(xiàn)仍有玉石礦生產。因產量不多,漢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為玉材。所以蘭田玉開采和應用漸漸失傳。以至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蘭田為蔥嶺(昆侖山)的別名,蘭田為儲運玉石之地等推論。地質部門曾對現(xiàn)尚開采的蘭田玉進行了考察。據(jù)寶石協(xié)會副會長弈秉璈的研究,陜西咸陽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獸面紋玉輔首”即采用蘭田玉制作,可知漢唐人盛贊的藍田美玉的產地即在當時京城附近。 2、南陽玉 南陽玉的礦區(qū)地處獨山,又稱“獨山玉”、“獨玉”。南陽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純凈,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為5.5至6.5度。南陽玉為多色玉石。常見為兩種或三種以上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鮮艷,分別稱為:水白玉、白玉、烏白玉、綠玉、綠白玉、天藍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黃玉、黃蓉玉、墨玉及雜色玉等。南陽玉開采歷史悠久,陜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1952年發(fā)現(xiàn)的殷墟玉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都發(fā)現(xiàn)了以南陽玉為玉材的例證?,F(xiàn)陳列于北海團城的元代瀆山大玉甕,也是用南陽玉琢制的。據(jù)文獻記載,南陽玉的開采在漢代已有相當規(guī)模。至今獨山上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南陽玉開采的歷史之久,規(guī)模之盛。南陽玉的儲量相當豐富,至今仍可形成規(guī)模生產。 3、酒泉玉 產于甘肅祁連山脈,因又有祁連玉之城。屬蛇紋石族玉石。半透明,以綠色為多,帶有均勻的黑色斑點。硬度為4.5度至5度。酒泉玉的開采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武威娘娘臺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制成。 4、鈾巖玉 因主要產地在遼寧釉巖而得名,又稱鈾玉。屬蛇紋石,形成于鎂質碳酸巖的變質大理石中,我國這種地質環(huán)境的礦床很多,因而類似鈾玉的產地很廣泛。鈾玉外觀呈青綠色,黃綠色。半透明、拋光后呈蠟狀光澤,硬度為3.5度至5度。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所用玉材,產于鈾巖境內細玉溝,俗稱老玉,為透閃石軟玉。商代婦好墓出土玉器多數(shù)玉材與鈾巖瓦溝礦產鈾玉近似。瓦溝礦鈾玉開采歷史悠久,儲量豐富。為我國當前主要產玉礦區(qū),產量占全國60%左右。 5.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于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并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shù)為單色玉,少數(shù)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后呈脂狀光澤,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巖層中開采的稱山料?,F(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zhàn)國以后,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均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萬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jù)是顏色與質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 1)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yōu)質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繁榮期,都極為重視選材,優(yōu)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于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極推崇羊脂白玉。 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58843.html?si=2謝謝采納玉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復雜的。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巖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冷卻后成為堅硬的石頭。在此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玉石或寶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玉器是中國最早的傳統(tǒng)的工藝品之一。英國自然科學家李約瑟博士曾說:"對于玉器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據(jù)考證,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簡單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遼寧省查海遺址,出土了最有價值的玉塊。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玉珠、玉管和玉塊等。玉器的起源,應該說比這還早,不過,當時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價值,他們只是選用那些堅硬和精美的石塊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認識到石中之美--玉石,經過耐心琢磨,使玉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是實用品。 中國古時把玉器作為權力的象征和禮儀的標志。黃帝曾以玉分賜部落首領,作為享有權力的標志。之后,商周期間,玉為禮天把地之禮器。周代重玉之風極盛,祭祀時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銅器。春秋戰(zhàn)國祟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教。到了西漢,玉器被說成"辟邪厭勝"之物。奴隸社會至封建社會初期,玉器已被當作觀賞為主的藝術品了。中國從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玉制的裝飾品和禮儀用具。如今,在中國各地的博物館中,常見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爐、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中國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僅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世珍品就有2萬多件。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期,出現(xiàn)了大型玉器?,F(xiàn)存在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的一只大玉甕--瀆山大玉海,好似一只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時的盛灑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甕重達3噸半,最大周圍長493厘米,高70厘米,甕膛深55厘米。玉甕呈橢圓形,四周刻有云濤、蚊龍、海馬等,造型精美,是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傳世玉器。 北京故宮珍寶館內陳列著一件十八世紀清朝乾隆時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畫的《大禹治水圖》為藍本雕琢而成的,這座玉雕高達 2.4米,寬約l米,生動地展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奮戰(zhàn)洪水時的情景。據(jù)史料記載,這塊大玉產自中國新疆和田地區(qū),重達5噸多,經三年時間,行程4000多公里才運到北京的。后又經多年才雕琢成這件希世國寶。 中國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遼寧岫玉、河南獨山玉和湖北綠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譽。翡翠極為珍貴,從前多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或謂玉石"價值連城"。據(jù)說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換一塊珍貴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貴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物以稀為貴。玉石的形成要在地殼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瑪瑙、青金等更加難得。中國古代采玉人騎著耗牛,翻山越嶺到山上找玉,靠著牲口的四蹄,把露頭或半露頭的玉石踏采出來。有的玉石順山水、冰川沖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撈走了。據(jù)記載,古時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體入水撈取。相傳古人認為玉為陽精,須用陰氣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則難以得到美玉。后來,玉石越來越少,才開始鑿山開礦,攻山采玉。采到一塊好玉是極不容易的。 其二,堅硬。玉石大致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質地細密堅韌,硬度相當大。如果把金剛石硬度定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則能達到8度、9 度。一般來說,硬度在6度以上的稱為硬玉。只有金剛砂和金剛鉆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鋼刀之類都是無濟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為玉器,呈半透明,柔潤光潔,晶瑩美麗,內眼便分辨不出礦物的顆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為軟玉。軟玉質地較軟,韌性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劃,價值就較為低廉了。 其三,色彩美麗。相傳,在鳳凰棲息過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豐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紅如雞血、綠如碧?!R姷挠邪足@石、綠寶石、藍寶石和變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環(huán)等玉器,不退色、不變質、堅固耐用,是高級裝飾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幾種顏色,稱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質地不純,但一經匠心巧琢,變瑕疵為美點,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蟲或樹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中國民間說"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質來琢磨玉石,很費功夫。后來才用鐵、銅作圓盤,借用金剛砂或金剛鉆粉的介質,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國各地均有玉雕廠。玉雕由過去的人工操作逐漸走向半機械和電氣化,生產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卻越來越少,所以玉器價格仍然是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