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72名泉的來歷與歷史

72名泉的來歷與歷史

時間:2025-02-13 21:36:01 瀏覽量:

泉城濟南的泉水具有悠久的歷史。

《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卷八·濟水二》中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苯鸫腥肆⒁环健睹?,列舉了濟南七十二名泉。此后,便有濟南“七十二泉”之說。

關于濟南七十二名泉的記載共有三處:(1)元代至元年間于欽《齊乘》轉(zhuǎn)述的金代《名泉碑》;(2)明代崇禎年間劉敕《歷乘》載晏璧作于明永樂年間的《濟南七十二泉詩》;(3)民國初年《續(xù)修歷城縣志》所載郝植恭作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濟南七十二泉記》。三處記載的七十二泉均不盡相同。

濟南七十二泉記 [清]郝植恭

(1)濟水伏流地中,經(jīng)歷下溢而出者,遍地皆泉。其稱名者蓋七十二焉。七十二泉,趵突為大。趵突在城西南呂祖祠,三窟并發(fā),浪花高數(shù)尺,跳躍唐突,若有激使然者,故名曰趵突。城內(nèi)則珍珠為大,在明德藩故宮,今巡撫署西偏,平地涌泉,參差錯落,如瀉萬斛之珠,故名曰珍珠。都泉,在中宮,為岱北諸泉之總都聚也,水之所聚曰都。

(2)白泉,出紙坊北,方十畝,中有大泉,間數(shù)刻一發(fā),聲如隱雷,以其多白沙也,故名曰白泉。曰響泉,以其聲也。曰懸泉,以其形也。曰溫泉、曰冷泉,以其性也。曰朱砂、曰胭脂,以其色也??梢匀荆蝗境?;可以汲,曰林汲,以其用也。泉有取象于天者:曰白云,如云之英英也;曰甘露,如露之滴滴也。泉有以地名者:曰當?shù)?,橫去路也;

(3)曰龍門,出洞口也;曰溪亭,占園林之勝也;曰菩薩,出菩薩巖下也。泉有以人名者:曰舜泉,歷山之遺跡在焉;曰杜康,世傳杜康嘗以此釀酒;曰孝感,孝子事親水遠,感而出泉;曰雙忠,則以祠而名之也;曰賢清,一名三娘子灣,蓋以三娘子而得名也;曰獨孤、曰竇姑、曰羅姑,泉從乎姓也。

(4)泉有以動物名者:曰馬跑,如馬之奔也;曰鹿趵[跑],如鹿之逐也;曰白龍,如白龍之出峽也;曰騰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飛騰也;曰虎,虎嘯風生也;曰金虎、曰黑虎、曰白虎,則又以其色而別之也。

(5)泉有以植物名者:曰花,花紋蕩漾也;曰草,水草交縈也;曰芙蓉,明以艷也;曰萵苣,寒以苦也;曰黃華,淡而彌永也;曰柳絮,水沫紛翻,如絮飛舞也;曰雙桃,夾岸桃花,如桃源仙境也。泉有以用物名者:纓之濯也,清如;缽之洗也,蠲如;曰鑒者,澤如;曰爐者,沸如;曰南叵羅者,斟如;曰槍桿者,其流直如;曰玉環(huán)者,兩泉并出,其形環(huán)如也。

(6)泉有以食物名者:曰試茶,茗之瀹也;曰煮糟,□之啜也;曰漿水,米汁之傾也;曰醴,酒之甘也;曰蜜脂,中邊皆甜也。泉有以樂器名者:曰琴,流水之調(diào)也;曰琵琶,潯陽之舊曲也。泉有以珍寶名者:曰懸珠,珠之懸也;曰漱玉,玉之漱也;曰金沙,淘沙而金可揀也。

(7)泉有得名于釋氏者:曰印度,初禪之地;曰錫杖,將飛之候也。泉有得名于女工者:曰金線,波紋之細;田麻披,縷縷之不絕也。至于灰之澄也,曰灰池;井之滿也,曰淺井;天倒影而如鏡也,曰天鏡;水懸流而如簾也,曰水簾;曰涌騰也;曰團圓也;曰避暑,清涼界也;曰無憂,歡喜境也;曰冰冰,凝陰之所結(jié)也;曰□,蓋取《爾雅·釋水》之義也。

凡此為七十二泉。后人于五龍?zhí)短段鞯萌?,題曰七十三泉,則以無名而名者也。無名而名,故不在此數(shù)。

© 轉(zhuǎn)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