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全文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全文

時間:2024-11-30 11:10:08 瀏覽量:

原文: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翻譯:子貢問說:“孔文子為什么能得到‘文’這個謚號呢?”孔子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當然稱得上‘文’這個謚號了?!?/p>

今天這段話評論的人叫孔圉(yǔ),又稱仲叔圉,孔文子是他的謚號。

今天的探討正是他的這個謚號,子貢并沒有看出他哪一點稱得上“文”。我們可以先了解下歷史上得到過“文”謚號的都有哪些人,著名的有: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曾文正公,曾國藩;知行合一,立德、立言、立功三不巧的王文成公,明朝的王守仁,在春秋之前有大名鼎鼎的周文王,由此可見能得到“文”謚號的人都立下過不世功勛,而孔圉顯然無名多了,不過孔子卻不這么看。

孔子的看法是一以貫之的,他看中人的內在品質,而不在意這人的功績或財富,傳統(tǒng)的國人在精神上一直秉持著這種觀念,但是,現(xiàn)在這種觀念越來越淡薄了,這是我們如今的中國人應該深思的地方。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又是一句經典名言,這句話對地位高,有權勢的人尤其重要,人往往身處高位,便會飄飄然,不在意別人的見解,認為自己比他們強多了,這就斷絕了自己的學習之路。

孔圉掌管著衛(wèi)國外交,屬于衛(wèi)國的實權派人物,他能夠做到不恥下問,這正是身居高位之人的學習之道??奏霰旧砺斆?,卻還能夠虛心接納別人提給自己的意見,這種行為就可以得上“文”了,因為善學者,文必成矣!

在《論語》后面的記述中,孔子還會提到孔圉,闡述了他對于衛(wèi)國的重要性。

 【原文】子貢問日:“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學,不恥下問③,是以謂之‘文’也。”

【注釋】

?、倏孜淖樱盒l(wèi)國大夫,姓孔,名圉,謚號“文”。②敏:勤勉。③下問:向下請教。

【翻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么被謚為‘文’呢?”孔子回答說:“他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被溢為‘文’?!?/p>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勤勉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總感到不滿足,教誨人不知道疲倦。一《論語》。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如內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