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急求穆旦的贊美賞析

急求穆旦的贊美賞析

時間:2024-11-30 10:17:24 瀏覽量:

穆旦《贊美》詩解析

理解這首詩里有三句話應(yīng)當(dāng)記?。阂皇菍γ褡迳娆F(xiàn)狀的痛苦記憶,二是對堅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三是中華民族的頑強生命力的贊美。

詩歌運用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詩歌技巧,用深沉而充滿激情的詩句,向我們展示了他真切的感受和呼喊。

詩歌的第一節(jié),詩人站在一個歷史的高度,鳥瞰那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用一連串的痛苦的意象來充分“記錄”他的見聞和感受?!案稍锏娘L(fēng)”“東流單調(diào)的水”“憂郁的森林”等等,分明就是那種痛苦的生存現(xiàn)狀,就詩歌中“說不完的故事是說不完的災(zāi)難”。詩人面對破瘡的山河,沒有拋棄,沒有嘲笑,而是“擁抱”它們。此種動作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執(zhí)著與深情。

“擁抱”是個無言的動作,一切的一切皆在其中,還需要什么夸張的言辭呢?因而,詩人,他能夠走進這個古老民族的深心,去傾聽它的呼喚、希望與愛。是的,一個這樣的民族雖貧窮殘破,但并不缺乏艱危而堅偉的生存力。這也是它不滅的啟示錄,所以,詩人激動地說:

沉默的 / 是愛情,是天空飛翔的鷹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著泉涌的熱淚……

那最后一句竟是多么的感人??!我們在多少地方都見過了,不知讀者還記得不?電影《孔繁森》里,當(dāng)“孔繁森”的扮演者給一位群眾演員——***老媽媽洗腳時,這位“孔繁森”后來動情地說,僅僅是這一點點的做法,而在她蒼老的臉上我們分明地看到了抑制不住的淚和顫抖!我們的中華不也是這樣嗎?她需要的關(guān)懷實在是太少了。

但是,有誰主動或是愿意深入到她的內(nèi)心呢?而其實,惟有你真正低走進她的深心,真心去愛她時,你才會體會到更深沉的含義和震撼你靈魂的東西。對此,當(dāng)詩人用緩慢而悠長的話語說道“我有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的時候,我們看到詩人他是多么地激動,是多么地動情啊。而且,他的感情又是如此的復(fù)雜,他關(guān)注這個民族的歷史的運命又是多么地久長了。“太悠久的感情”,當(dāng)我第一次念到這里時,猛一突兀,因為我們庸常所見到的詞語組合中,不是“太悠久的歷史”,就是“太悠久的歲月”等等表示時間的概念,而與“感情”何涉耶?但是,當(dāng)我們真正領(lǐng)悟到了詩人的感情那巨大的容量時,我們沒有不深嘆其辭的真誠與豐沛了。

是的,詩人很激動。在本節(jié)中,詩情由痛苦、深沉逐漸向深沉、激昂遞進。

我要以荒涼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騾子車,/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陰雨的天氣,/ 我要以一切擁抱你。

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的眼睛也不禁濕潤了,詩人他不也是這樣的嗎?這樣的語句是多么的親切而又充滿著關(guān)懷啊。的確,若沒有對本民族的深情,又哪來如此親切的深情,和對本是貧窮和落后的“擁抱”呢?

所以,也正因為如此,他能深悟到一個民族之所以不滅的原因,而并非像那些似乎天生只能過著腐朽生活的人一到臨難邊作“鳥獸散”那樣所能想象的?!耙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是的,這是一種深沉的體驗,一種民族深沉的贊歌,一種堅偉的民族的自信。

在第一節(jié)里,最具有象征意象的是作深沉里與思索的“帶血的手”,它就像加繆筆下的呆在山下的西西弗斯一樣,太富有啟示意義了。詩人一下子使我們想到了他火一樣的激情,是他對我們這個民族深刻的理解與熱切的關(guān)注,而使全詩洋溢著深摯的愛國主義深情;并又使我們想到尤其自杜甫以來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志士仁人們的蒼生之情和民族的情感。

第二、三節(jié)里,是通過塑造一個農(nóng)民勇士的形象來傳達生存力的堅忍不拔。這個農(nóng)夫是千百萬中國人民的縮影,他勤勞,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安于苦難。然而,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之下,他竟站了起來,走上了抗日的行列。

他毅然地去了,竟沒有回頭,甚至連一聲詛咒都沒有。但這對于他來說,是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的??!因為他上有老,下有小,且貧窮落后,而他是一家物質(zhì)與精神上的惟一的支柱。沒有他,這最后的殘破的草屋也在秋風(fēng)中坍塌了。悲劇是不言自明的。詩歌就是要在這樣凄涼的環(huán)境中去塑造人,去刻畫人,從而讓我們體會到那種凄涼背后的悲壯與崇高。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有著如此艱難的家庭的農(nóng)夫,還是一個對歷史與土地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理解的義士。  

他沒有那種浮與淺表的“夸張”,“叫囂”,甚至他與抗戰(zhàn)的“歡快”的氣氛也極不諧調(diào)。就因為他理解歷史,經(jīng)過一代代的深沉的積淀,他有著一種不憂不懼的對命運的承受,有著一種面臨憂患的冷靜與沉著,更有著對于土地的深沉的依戀。于是,我們看到,在詩中,一種“喧囂”與他的沉默是對比,一種歌聲與他的行動是對比,一種“動詞”與他的“名詞”是對比。但是,我們應(yīng)該知道,他并不是偉人,巨子,他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農(nóng)民,一個祖祖輩輩承受著重壓的處于社會最低層的人,因而在讀者的心里,讀來格外震撼人心!并且,他又是如此的從容鎮(zhèn)靜,勇毅堅決,因而顯得格外的樸素和真實。

因而,在這首詩里,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曹植在《白馬篇》里所塑造的“幽并游俠兒”的忠勇行為與可貴的犧牲精神:“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在這一部分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地推敲。如“在幽深的山谷里含這最含蓄的悲哀”,寫出了中國百姓深沉靜默的強忍品格;“在春天和秋天經(jīng)過他家園的時候”,寫時光又一年……

許多孩子期待著 / 饑餓,而又在饑餓里忍耐

“期待”的結(jié)果只能是“饑餓”,無法擺脫的“饑餓”,中間有一個停頓,一讀,有多少希望與失望交織著,這不是悲哀又是什么?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著黑暗的茅屋

用“聚集”顯示出“越來越”的程度,與“不斷加深”的過程;“一樣的是 / 大自然中那侵蝕著生活的泥土”,用“侵蝕著生活的泥土”來表達田園荒蕪直接威脅到生活的可怕的局面。

詩歌的最后一節(jié),詩人以兩種相互交*的感情寫出了他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坝凭玫哪甏娘L(fēng)”,年復(fù)一年吹過“傾圮的屋檐”,給人帶來“無盡的呻吟和寒冷”;吹過“枯槁的樹頂”,“荒蕪的沼澤”,與“蟲鳴”及“烏鴉的聲音”相應(yīng)和……這一切使詩人感到無法言說的苦痛。然而,畢竟,它有著深沉的不滅的東西在?!耙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所以,詩人并不失望,仍有勇氣與期待。

需要說明的是,這首詩中的“意象”有別于我們在一般詩歌中所見到的,如“帶血的手”“農(nóng)夫”,涵義極其豐富。其次,表現(xiàn)為形象中的抽象,像“名詞”“行列”“聚集著黑暗”“侵蝕著生活的泥土”等。再次,這首詩以符號與象征性的動作啟動讀者極大的想象力,如“帶血的手”“擁抱”“名詞”“只放下了古代的鋤頭”等。

© 轉(zhuǎn)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xué)習(xí)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quán)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