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蹈海是什么典故

蹈海是什么典故

時間:2025-01-06 20:00:59 瀏覽量:

蹈海是指古代官吏為滿足朝廷對金銀稅收的需求,而無端抽取民間財物,以至于民不聊生的典故。這一典故由《詩經(jīng)·小雅·革夏》中的“大庶幾蹈?!倍鴣?,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當時,官員們貪圖財富,以至于不惜通過強占民間財物、抽取巨額銀兩等方式讓百姓負擔起沉重的稅收,更有甚者,官吏們甚至不擇手段地搶劫百姓,使得民眾難以掙扎,實在痛苦極了?!暗负!币辉~,就是用來形容這種情況的,表達出百姓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憤怒心情。

魯連蹈海,漢語成語,拼音是lǔ lián dǎo hǎi,意思是戰(zhàn)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jié)、情操。出自《戰(zhàn)國策》。成語出處明·許時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杰,李耳出關。

蹈海言猶在,移山志未衰?!背鲎躁懹巍峨s感》之三。字面意思:想要蹈海的話還在耳邊回蕩,移山的志向依舊沒有消去。詩句中應該是藏了兩個典故:精衛(wèi)填海 ,愚公移山。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 轉(zhuǎn)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quán)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