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是什么

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是什么

時間:2024-11-29 17:50:48 瀏覽量:

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的意思是說,你對這句話是否理解,是否明白他的深層次含義,然后你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之后,再通過自己的口頭語言來表達。

好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讀書的時候會學到一些文言,你要理解這句文言文的意思,最后用自己的話,把它復述出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nèi)涵的能力,包括根據(jù)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jù)上下文內(nèi)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1]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語言表達比語言理解更為重要。家長相信只有透過孩子的說話,才能了解孩子的語言理解程度。因此,家長通常會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要求孩子說話,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是否明白其說話的意思。例如:當拿“杯子”時,家長大多要求孩子說出“杯子”,而忽略了孩子是否明白“杯子”這件物件。

事實上,“聽得明白 ”比“說得明白”更為重要。就像俗語所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扎實的根基,高樓便不會穩(wěn)固。而“聽得明白”正正就是“說得令人明白”的基礎。

用說話或文字來分享想法、意見及感受是指語言表達的能力,例如:當覺得熱的時候,能夠用說話或文字表示“我好熱呀!”。而明白別人的說話及文字則是指語言理解的能力,例如:當別人說“杯子”的時候,能夠明白別人所指的是“杯子”這件物件。語言就是由語言理解及語言表達這兩個范疇所成的。所以,孩子學習語言就必須學習掌握這兩個范疇。

不過,若孩子只能夠理解語言,但未能以語言來表達,孩子雖然仍可與人溝通,但他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相反,若孩子只能以語言來表達而未能理解別人所說的,那他只會“答”非所問,完全不能達致溝通的效果。因此,孩子若要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 就先要理解語言的意思、學會語言的規(guī)則。所以,孩子大多都先學聽,后學講;或者孩子必需先理解,才能有效地運用語言作表達。

有語言理解問題的孩子就像一個不諳韓語的人身處韓國,想跟當?shù)氐娜藴贤▍s說不通、聽不懂。因此,有些有語言理解問題的孩子便可能會選擇默不作聲、表現(xiàn)得害羞甚至自我中心、經(jīng)常離群獨處。有些孩子則可能會爭取別人的注意,但因為“語言不通”,不明白老師所定下的規(guī)矩,只好哭哭鬧鬧,甚至做出“小霸王”的行為。這樣的話,其他人便會自然地疏遠他,試問他們怎能夠別人有雙向的溝通,再學習說話的技巧?

語言理解亦是所有學習的基礎,上課時,孩子經(jīng)常要聽從指令。但是,有語言理解問題的孩子因為未能完全理解指令往往會給予錯誤的反應,甚至沒有理會指示。老師可能會認為孩子不專心、不合作,故意跟老師唱反調(diào)。家長收到老師的投訴,也可能會認定孩子是頑皮的,而忽略其他可能會導致這些表現(xiàn)的因素。因此,如果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有問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感表達、思想溝通、環(huán)境適應及社交發(fā)展等。故此,語言理解相比語言表達是更加重要的。

© 轉(zhuǎn)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nèi)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nèi)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